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cn

北京制定十三五發展目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北京制定“十三五”發展目標

■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緩解“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

■ 形成“高精尖”經濟結構

■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 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於2015年11月24日-25日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瞭《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全會指出,“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目標仍然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包括疏解產業、控制人口規模、建設通州行政副中心等等。此外,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形成“高精尖”經濟結構等也是北京未來五年發展的重點目標。

疏解非首都功能系首要目標

疏解非首都功能仍然是北京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疏解非首都功能要取得明顯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首都核心功能顯著增強。據央視報道,北京市各市屬行政事業單位,將在2017年整體或部分遷入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2月提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之後,北京便展開瞭一場曠日持久的“瘦身”行動。目前,全市禁限新增產業占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比例由原來的32%提高至55%,其中城六區禁限比例統一提高至79%。而截至10月底,全市共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315傢,提前完成淘汰300傢污染企業的年度任務。此外,動批、大紅門等一批批發市場落戶天津、河北等地,以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工商大學等為首的高校人口疏解大幕也已緩緩開啟。

放眼京津冀大局,北京是向外疏解的主陣地,天津與河北則更多地肩負起瞭承接功能。全會也指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和產業對接協作。為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目前天津已確定瞭以濱海新區加11個區縣的“1+11”功能承接平臺,河北則是拿出40個產業園區承接京津功能疏解,涉及醫藥、高科技等領域。

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認為,對天津、河北而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紅利不僅在於承接瞭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項目轉移,還包括隨之而來的一系列人才紅利、制度紅利,以及當前國傢的重大戰略規劃紅利。

經濟中高速增長仍有發展空間

對於“十三五”期間北京的經濟發展目標,全會明確,未來五年經濟仍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從數據來看,北京想達成這一目標前景愈發明朗。

據北京市統計局、國傢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佈的數據顯示,2011-2014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7%,仍處在中高速增長階段,預計“十二五”時期能夠實現經濟增長8%的預期目標。

而在2014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已經突破2萬億元,是2010年的1.5倍,2020年實現翻一番難度不大。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由2010年的29073元提高至2014年的43910元,年均增長10.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也在2014年突破瞭2萬元大關。

隨著投資領域簡政放權、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2015年前三季度,北京完成民間投資2342.4億元,同比增長20%,占全市投資的比重提高到42.9%。而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另一大要素,消費的表現則更加搶眼。2011-2014年,消費需求對全市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74.4%,遠高於投資需求的45.4%。

為瞭完成經濟中高速增長的目標,政府也將繼續展開一系列動作。全會就指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具有標志性、關聯性作用的重大改革,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增強發展活力和創造力。

“高精尖”前後端聯系有待加強

在北京“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中,科技創新中心“資歷”最淺,但卻迸發出驚人的增長力。全會也再次強調,“十三五”期間,北京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高精尖”經濟結構,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早在2006年,北京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就達到瞭七成以上,2014年這一比重更是將近78%。在服務業超高比重的背後,一大批“高精尖”汽車貸款新竹竹北汽車貸款產業的蓬勃發展功不可沒。

盡管北京不是金融中心,但北京的金融服務業一直在量級上先人一步。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88.4億元,占全市經濟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1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四成以上。而在“十二五”期間,北京的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增台南安定汽車貸款加值年均增速也均高於北京市第三產業平均增速。

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表示,依托於北京市龐大的科研院所資源和智力型人才密集的優勢,北京發展“高精尖”經濟結構是必然趨勢。但他也坦言,目前北京“高精尖”產業結構的前端和後端聯系並不緊密。

“與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數字相比,北京‘高精尖’產品的產出和質量並不理想,企業應當依托創新創業的浪潮,更多地與科研機構和高校等後端形成對接,充分利用優勢資源。”陳及表示。他認為,政府應該為企業創造更加寬松的政策、法規和金融環境,以便於“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前後端相互合作。

北京商報記者 肖瑋 南淄博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51126/07472385668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qxxs0ompr 的頭像
    fqxxs0ompr

    ia網路好物分享

    fqxxs0om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